日前,由水電十四局承建的廣東清遠抽水蓄能電站排風豎井繼引水斜井襯砌完工后澆筑完成,標志著該電站關鍵工程項目引水斜井和排風豎井襯砌順利結束,我國最新斜豎井滑模技術在清蓄電站獲得成功。
清蓄電站引水斜井和排風豎井混凝土襯砌施工,工藝復雜、安全風險系數高,特別是斜井施工有大傾角、大斷面、長距離和大涌水等特點,給施工帶來極高風險和極大難度。
電站業(yè)主單位和水電十四局高度重視引水斜井和排風豎井的襯砌施工,確保安全、質量和進度,采用了目前國內最先進的連續(xù)式爬升滑模澆筑技術。其中斜井連續(xù)式爬升滑模技術,水電十四局曾榮獲國家科技進步二等獎。運送人員或材料,引水斜井采用的運輸小車以兩臺專為水電工程設計制作的絞車牽引,其底盤設置斷繩抱軌裝置,目前正在申請專利;排風豎井采用的吊籠則引進了國內煤礦成熟的抱繩裝置技術。整個提升系統(tǒng),包括鋼絲繩、運輸小車、吊籠等均滿足規(guī)范要求且有較大創(chuàng)新,安全系數大幅提高,安全可靠性得到了充分保證。
為保證施工安全順利推進和該項技術獲得成功,水電十四局多次召開專題會議,從技術方案、安全措施、施工管理等方面入手,認真研究制定措施。在技術方面,制定了專門的斜井、豎井專項安全技術方案,并邀請羅紹基院士和劉志強等專家參加評審,保證了技術方案及滑模技術、絞車提升運輸系統(tǒng)及斷繩保護裝置的可行性和可靠性;在安全方面,以風險控制為主線,對事前、事中、事后進行全方位的風險控制。通過施工作業(yè)指導書、風險辨識、站班會、作業(yè)票、安全技術交底等形式將安全管理落到實處;在管理方面,通過成立斜、豎井管理小組和現場專職安全員、領導現場帶班、安全監(jiān)察部日常安全巡查等,抓執(zhí)行、抓過程控制。通過“實施、檢查、改進”動態(tài)監(jiān)督管理,落實責任,消除風險,切實保障了施工安全。
清蓄電站引水斜井直線段長292米,開挖直徑10.6米,襯砌后直徑9.2米,傾角為50度,采用滑模技術與配套的絞車運輸提升系統(tǒng)施工,于2013年10月31日正式開始澆筑,歷時50天完成,平均每天襯砌達到了6米。排風豎井總長度為239米,開挖直徑6.4米,襯砌后直徑5.6米,于同年11月26日正式開始澆筑,平均每天襯砌達到5米,歷時47天完成施工。施工期間南方電網公司副總經理祁達才到清蓄電站工地調研,認為該項技術可靠性強,應該積極推廣。
該項新技術的成功,不僅提高了施工安全的可靠性,而且保證了襯砌施工的進度,推進了我國斜豎井襯砌滑模技術的發(fā)展。
水電十四局清蓄項目部通過科技創(chuàng)新和強化管理,高效、安全地完成了引水斜井和排風豎井襯砌施工,縮短了關鍵節(jié)點工期,為水道充水乃至電站發(fā)電目標實現提供了良好條件。